2.1 标识符
定义:标识符是用户编辑时使用的名字,用于 类、方法、变量、常量等命名;
标识符组成规则:
1 有字母、下划线、数组、美元符号组成;第一个字符不能是数字。
2 不能使用Java中的关键字作为标识符;
3 标识符区分大小写。
命名方法:
1 大驼峰命名法:每个单词的首字母大写;常用于 类名,如 HelloWorld;
2 小驼峰命名法:首字母小写,从第二个单词开始每个单词首字母大写;常用用 变量名 方法名,如 helloWorld;
注:标识符命名建议做到见名知意识。
2.1 类型转换
类型转换有 自动类型转换 和 强制类型转换;
数据类型从小到大关系图:

2.1.1 自动类型转换(隐式转换)
定义:把范围小的数据类型赋值给范围大的数据类型;如,
说明:
1 整数默认 int 类型; byte,short, char类型参与运算均会自动转换为 int 类型;
2 Boolean类型不能参与其他基本数据类型的转换;
2.1.2 强制转换
把一个表示数据范围大的数值或者变量赋值给另一个表示数据范围小的变量。
强制类型转换格式: 目标数据类型 变量名 = (目标数据类型)值或者变量;
如:
强制转换例子:
2.3 运算符
2.3.1 算术运算符

注意:
1 /和%的区别:两个数据做除法,/取结果的商,%取结果的余数。
2. 整数操作只能得到整数,要想得到小数,必须有浮点数参与运算。
2.3.1 .1 字符的“+”操作
char类型参与算术运算,使用的是计算机底层对应的十进制数值。需要我们记住三个字符对应的数值:
'a' -- 97 a-z是连续的,所以'b'对应的数值是98,'c'是99,依次递加
'A' -- 65 A-Z是连续的,所以'B'对应的数值是66,'C'是67,依次递加
'0' -- 48 0-9是连续的,所以'1'对应的数值是49,'2'是50,依次递加
2.3.1.2字符串的“+”操作
当“+”操作中出现字符串时,这个”+”是字符串连接符,而不是算术运算。
在”+”操作中,如果出现了字符串,就是连接运算符,否则就是算术运算。当连续进行“+”操作时,从左到右逐个执行。
2.3.2 自增自减运算符

注意事项:
1 ++和-- 既可以放在变量的后边,也可以放在变量的前边。
2 单独使用的时候, ++和-- 无论是放在变量的前边还是后边,结果是一样的。
3 参与操作的时候,如果放在变量的后边,先拿变量参与操作,后拿变量做++或者--。
4 参与操作的时候,如果放在变量的前边,先拿变量做++或者--,后拿变量参与操作。
2.3.3 赋值运算符
赋值运算符的作用是将一个表达式的值赋给左边,左边必须是可修改的,不能是常量。
java基础定义英文
注意:
扩展的赋值运算符隐含了强制类型转换。
2.3.4 关系运算符

注意事项:
关系运算符的结果都是boolean类型,要么是true,要么是false。
千万不要把“==”误写成“=”,"=="是判断是否相等的关系,"="是赋值。
2.3.5 逻辑运算符

2.3.6 短路逻辑运算符

短路逻辑运算符与逻辑运算符的区别:
逻辑与&,无论左边真假,右边都要执行。
短路与&&,如果左边为真,右边执行;如果左边为假,右边不执行。
逻辑或|,无论左边真假,右边都要执行。
短路或||,如果左边为假,右边执行;如果左边为真,右边不执行。
短路逻辑运算符可以提高程序运行效率;
2.3.7 三元运算符
三元运算符语法格式:
解释:问号前面的位置是判断的条件,判断结果为boolean型,为true时调用表达式1,为false时调用表达式2。其逻辑为:如果条件表达式成立或者满足则执行表达式1,否则执行第二个。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网络,所有图片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网址:https://www.bianchenghao6.com/h6javajc/3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