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大家好,我是编程小6,很荣幸遇见你,我把这些年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想法写出来,今天说一说USB2.0协议规范详解「终于解决」,希望能够帮助你!!!。
一、USB2.0介绍
二、USB2.0物理规范
控制传输:适用于突发性、非周期性的传输,常用于命令和状态的传输。 (非周期性传输 )同步传输:适用于周期性、持续性的传输,常用于与时间相关的事件、信息的传送,并在传输的数据中保存时间信息。(周期性传输 )中断传输:适用于传输频率低、数据量小的传输。 (周期性传输)
大容量传输:适用于非周期性的、数据是大量并突发的传输 ,常用于那些需要占据大量带宽,但又容许时延的数据传输。(非周期性传输 )
USB 电气规范,USB驱动器特性
• 1.FS &LS输出的低电平电压0~0.3V;输出高电平电压2.8V~3.6V;
• 2.HS输出的差分低电平电压-10~+10mV;输出差分高电平电压360~440mV;
• 3.USB Port信号还必须能连续耐受与Vbus、GND或其他数据线的短路;
• 4.USB Port信号在任何驱动状态都必须能连续耐受如下电压波形
三、USB 电气规范,FS 驱动器特性
• 1.连接要求用屏蔽的双绞线,差分阻抗90ohm±15%;共模阻抗30±30%;单线最大延迟26ns;
• 2.不支持HS的,每条线驱动器的阻抗要求28~44ohm;
• 3.支持HS的,每条线驱动器的阻抗要求40.5~49.5ohm
四、USB 电气规范,HS (480Mbps)驱动
• 1.输出驱动器单端阻抗45Ω±10%,差分阻抗90Ω±10%;
• 2.D+或D-输出高电平:400mV±10%;输出低电平:0±10mV;
• 3.电流驱动方式,D+或D-正常驱动电流17.78mA;
• 4.下行端口D+或D-下拉15K Ω ±10%电阻到GND(要关注IC是否内部集成此电阻,参考如下摘录);
• 5.要求使用屏蔽线。要求差分阻抗90ohm±15%,共模阻抗30ohm±30%;单线路延迟<26ns;
• 6.PCB板内走线控制差分阻抗90ohm,延迟可达4ns(长度约20inch以上);
• 7.信号的上升时间/下降时间。
• 7.1 FS/LS模式,Tr/Tf (10%~90%)时间:4~20ns,1.3V<VCRS<2.0V
• 7.2 HS ,Transmitter/Receiver Test Fixture(用100Ω差分探头测USB眼图)
五、HS接收器特性
• 1.能接受符合模板要求的信号;
• 2.推荐能接收-50mV~500mV的共模信号;
• 3.能接收在复位握手期间的-50mV~600mV低频chirp J 和 K 信号;
• 4.禁止在高速箝位电平(VHSSQ)以下恢复数据;HSSQ:100mV~150mV;
• 5.高速包的同步信号:至少12bit的SYNC (KJKJKJKJKJKK);
• 6.下行端口还必须具备检查连线断开能力;断开电平: 525mV~625mV;
六、设备的插入移除和速率识别
当集线器端口没有设备插入时,输入端被这两个下拉电阻拉到低电平。当设备插入到集线器时,接了上拉电阻的数据线的电压由1.5kΩ的上拉电阻和15kΩ的下拉电阻分压,大概 3V左右。集线器检测到该状态后就上报给Host控制器,这样就检测到设备插入。
通过检测高电平的数据线是D+还是D-来判断设备是什么速度类型。
在 USB 设备端,在D+或者D-上,接了一个 1.5kΩ的上拉电阻到 3.3V 的电源(3V to 3.6V)。对于高速设备和全速设备,上拉电阻接在D+上;低速设备上拉电阻接在D-上。
高速设备会首先被判断为全速设备,然后通过集线器和设备两者确认,切换到高速模式下。高速模式下是电流传输模式,此时需要把 D+的上拉电阻断开。
上一篇
已是最后文章
下一篇
已是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