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simplis验证环路理论(二)「建议收藏」

(42) 2023-05-09 15:12

Hi,大家好,我是编程小6,很荣幸遇见你,我把这些年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想法写出来,今天说一说用simplis验证环路理论(二)「建议收藏」,希望能够帮助你!!!。

我们来看一下隔离电源的开环特性。

事实上,对于电压型控制来说,大部分的隔离电源的小信号模型,都可以遵循三个基本拓扑的模型。无非是插入了一个带有变比的变压器而已。但是对于少数的拓扑来说,确实有不同之处。

先来看一个理想的反激电源

用simplis验证环路理论(二)「建议收藏」_https://bianchenghao6.com/blog__第1张

这里变压器变比为2:1, 初级电感为80uH

如果把这个反激等效为buckboost,可以发现和帖子(-)里面的buckboost是一样的,那么波特图是否一样呢?

用simplis验证环路理论(二)「建议收藏」_https://bianchenghao6.com/blog__第2张

对比一下,的确是一样的。

这就说明,要得到flyback的小信号模型,只要先把它等效为buckboost,就可以直接套用书中的公式了。

对于传统的正激来说,同样可以等效为buck电路

用simplis验证环路理论(二)「建议收藏」_https://bianchenghao6.com/blog__第3张

从波特图来看,依然是个典型的双极点特性。

用simplis验证环路理论(二)「建议收藏」_https://bianchenghao6.com/blog__第4张

那么双管正激呢?

用simplis验证环路理论(二)「建议收藏」_https://bianchenghao6.com/blog__第5张

用simplis验证环路理论(二)「建议收藏」_https://bianchenghao6.com/blog__第6张

完全一样的特性

那么如果是ACF呢?

用simplis验证环路理论(二)「建议收藏」_https://bianchenghao6.com/blog__第7张

对于一个理想的电压型ACF来说,实际上小信号模型和buck是一致的,但是在理论的数学模型中,励磁电感和钳位电容会导致一对极点,和一对零点。但是这两对零极点在不考虑寄生参数的ACF中,又是完美重叠的,所以不需要考虑。

当然在考虑寄生参数之后,这两对零极点会带来少少的影响,但是我认为影响并不很关键。

来看一下仿真结果:

用simplis验证环路理论(二)「建议收藏」_https://bianchenghao6.com/blog__第8张

基本上还是一个典型的双极点特性,但是如果仔细看,就会发现在10多K的地方,曲线出现了一个小波折。

那就是励磁电感和钳位电容产生的零极点没有完美重合的产物。

但是这个零极点到底如何计算呢?我一下子没有找到文献。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必定和该LC的谐振点有关。我的印象中是,先把L和C分别÷(1-D),然后再算出谐振频率。就在这个频率点附近。

所以如果要消除这个对环路的影响,在一定的前提下,LC的谐振好点越高越好。

那么如果是传统半桥呢?下图为开关频率为250Khz(单个开关管的频率)的半桥

用simplis验证环路理论(二)「建议收藏」_https://bianchenghao6.com/blog__第9张

一下波特图

用simplis验证环路理论(二)「建议收藏」_https://bianchenghao6.com/blog__第10张

除了典型的双极点特性之外,发现在250Khz处有一个复杂的现象。

那是因为变压器的励磁电感和桥臂电容形成的,但是令人放心的是,这个频率点是固定的,为开关频率处,显然是远远低于一般环路的穿越频率,完全可以忽略。

那么全桥呢,还是开关频率为250Khz的全桥

用simplis验证环路理论(二)「建议收藏」_https://bianchenghao6.com/blog__第11张

可以看到是非常典型的双极点特性

用simplis验证环路理论(二)「建议收藏」_https://bianchenghao6.com/blog__第12张

那么如果全桥具有隔直电容呢?

用simplis验证环路理论(二)「建议收藏」_https://bianchenghao6.com/blog__第13张

用simplis验证环路理论(二)「建议收藏」_https://bianchenghao6.com/blog__第14张

加入隔直电容之后,环路特性出现和半桥相同的特点,就是在开关频率处出现一个复杂的现象,同样是励磁电感和隔直电容的作用。

接下去,我们来看一个小信号模型非常复杂的拓扑:

非对称控制半桥(电压型控制)

非对称半桥的小信号模型非常复杂,根据文献的描述,该拓扑的小信号模型中具有:

四个极点和两个零点。

其中两个极点是输出LC滤波器造成的,这个是典型的buck特性。

但是另外的两个极点和零点是变压器励磁电感和桥臂电容的缘故,但是庆幸的是,这两对东东靠的的非常近。但是即便如此,也会给环路稳定性带来不少的麻烦。

输出LC带来的双极点很明显,就是该LC的谐振频率点。

那么另外一对极点在哪呢?

用simplis验证环路理论(二)「建议收藏」_https://bianchenghao6.com/blog__第15张

这里Cp就是桥臂电容,如果是两个桥臂电容,就是这两个电容并联

Leq是

用simplis验证环路理论(二)「建议收藏」_https://bianchenghao6.com/blog__第16张

这两个电感的并联,Lm是励磁电感,Lf是输出电感值,N‘是

用simplis验证环路理论(二)「建议收藏」_https://bianchenghao6.com/blog__第17张

这里n是变压器 单个次级绕组/初级绕组 比值

D是占空比(小于0.5)

那么那对零点呢?

在这里:

用simplis验证环路理论(二)「建议收藏」_https://bianchenghao6.com/blog__第18张

用simplis验证环路理论(二)「建议收藏」_https://bianchenghao6.com/blog__第19张

来看一个AHB

这里Lm为500uH,D为0.25,n=0.2

计算一下可以知道:

输出LC导致的双极点在3.5K

初级LC导致的双极点在8.7K

双零点在10K左右

看一下仿真结果

用simplis验证环路理论(二)「建议收藏」_https://bianchenghao6.com/blog__第20张

由于初级LC谐振点对环路造成了不良影响,所以在设计AHB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通常的做法有两种,一种是让该谐振频率远远低于环路的穿越频率。

第二种做法,是让该谐振频率远远高于环路的穿越频率。

接下去,来讨论一下电流型控制下,一些隔离电源的小信号问题。

首先说一下反激,事实上反激完全可以等效为buck-boost,电流型也好,电压型也好,完全可以参考buck-boost的分析。

那么正激呢?正激虽然是buck的变型,但是有个小小的问题,就是变压器的励磁电感。

对于原边电流控制的正激,所采样到的电流信号,不单单包含了输出电感电流,而且还包含励磁电流。

那么励磁电流是否带来影响?

来看一个典型的原边电流控制双管正激

用simplis验证环路理论(二)「建议收藏」_https://bianchenghao6.com/blog__第21张

先把变压器励磁电感设置为2mH

看一下bode图

用simplis验证环路理论(二)「建议收藏」_https://bianchenghao6.com/blog__第22张

可以看到在100K以下,基本上是单极点特性

如果把励磁电感剧烈降低,设置为20uH,那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用simplis验证环路理论(二)「建议收藏」_https://bianchenghao6.com/blog__第23张

可以发现,原本在100K以上的第二个极点,被移到比较低频的地方。

而且直流增益也有所降低。这就是励磁电流带来的影响。

看到这个现象,很容易让人想起,似乎斜率补偿也是起到类似的作用。

那么如果把励磁电感改回2mH,然后加上斜率补偿,bode会怎样呢?

用simplis验证环路理论(二)「建议收藏」_https://bianchenghao6.com/blog__第24张

显然是非常的相似

那么假如电流采样在次级呢?

用simplis验证环路理论(二)「建议收藏」_https://bianchenghao6.com/blog__第25张

依然分别用励磁电感2mH,和20uH。得到bode 图

用simplis验证环路理论(二)「建议收藏」_https://bianchenghao6.com/blog__第26张

可以看到两者的曲线完美重合。

这充分说明,如果采用次级电流采样,那么励磁电流就不会对环路产生影响。

看完了普通的双管正激,我们来看下有源钳位正激ACF,前面讲到电压型控制的有源钳位正激,会有个小小的问题,

那就是初级励磁电感和钳位电容会带来一对极点,和一对零点。

不过幸运的是,这两对东西重合的比较好,在环路上带来只小小的影响。

那么电流型控制呢?

首先来看下,原边电流控制的ACF

用simplis验证环路理论(二)「建议收藏」_https://bianchenghao6.com/blog__第27张

看bode图

用simplis验证环路理论(二)「建议收藏」_https://bianchenghao6.com/blog__第28张

可以看到,在10多K的地方,出现了一个非常复杂的波折。

这就是励磁电感和钳位电容带来的双极点,和双零点无法完美重合导致的。

这个现象明显要比电压型的ACF严重。

当然这个点的位置,基本上和电压型的是一样的。

如果要降低这个点的影响,除了把它踢出穿越频率之外,还有一个规则可以遵循

那就是: 励磁电感尽量大,钳位电容尽量小。

那么假如电流采样采在次级呢?会不会有所不同....

用simplis验证环路理论(二)「建议收藏」_https://bianchenghao6.com/blog__第29张

看bode图

用simplis验证环路理论(二)「建议收藏」_https://bianchenghao6.com/blog__第30张

可以看到,基本上是个完美的单极点特性。

接下去来看电流型的AHB

同样是采用原边电流控制的AHB.

用simplis验证环路理论(二)「建议收藏」_https://bianchenghao6.com/blog__第31张

看一下bode图

用simplis验证环路理论(二)「建议收藏」_https://bianchenghao6.com/blog__第32张

可以看到,除了电流型的单极点特性之外,初级LC带来的问题依然存在。

那么假如,同样把电流采用移到次级呢?

用simplis验证环路理论(二)「建议收藏」_https://bianchenghao6.com/blog__第33张

看下bode图

用simplis验证环路理论(二)「建议收藏」_https://bianchenghao6.com/blog__第34张

可以看到,基本上来说,是个比较理想的单极点特性。

上一篇

已是最后文章

下一篇

已是最新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