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网络工程师-计算机网络概论2「终于解决」

(42) 2023-05-03 08:12

Hi,大家好,我是编程小6,很荣幸遇见你,我把这些年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想法写出来,今天说一说自学网络工程师-计算机网络概论2「终于解决」,希望能够帮助你!!!。

本篇是计算机网络概论的第2篇,主要学习以下几个知识小节:

  •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在第1篇(计算机网络概论1)中提到,ARPAnet,在1983年,它分裂为两个部分,用于军事的MILNET和民用的阿帕网版本。如此同时,局域网,广域网的产生对因特网的进一步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任务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样计算机与网络的发展可以归纳为7个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今天的21世纪,计算机以及网络在使用模式上发生诸多的变化。

  • 批处理(50年代)
  • 分时系统(60年代)
  • 计算机间通信时代(70年代)
  • 计算机网络时代(80年代)
  • 互联网普通时代(90年代)
  • 以互联网为中心的时代(2000年)
  • 以TCP/IP协议族的网络时代(2010年)

批处理(Batch Processing)是为了更多的人使用计算机,它将用户程序和数据事先装入卡带或者磁带,由计算机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读取和处理。之所以以批量的方式进行,是因为当时计算机是非常昂贵和巨大的,它们安装到特定的计算机中心,由专人进行管理和维护。普通用户只能在家里事先将程序和数据写入到卡带,然后再去计算机中心把程序交给管理员,再统一进行处理和等待结果。


分时系统(time-sharing system)是指多个用户同时共用一台计算机,这样就充分利用了计算资源,提高了利用率,计算机的可用性也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分时系统包括多种特性,其中独占性是最主要的一种,它体现在用户好像独立拥有整台计算机一样。其它特性还包括多路性、交互性和及时性。正是因为分时系统更加的人性化,贴近生活所需,因此它还促进了计算机编程语言从低级语言向高级语言发展,像BASIC语言的发明,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习如何编程。


计算机间通信时代,这是网络发展的快速时期,各国家和部门、研究机构争先恐后的生产网络产品,也纷纷制定自己的网络技术标准。

  • 1974年,IBM推出了SNA(System Network Architecture)
  • 1975年,DEC推出了DNA(Digital Network Architecture)
  • 1976年,UNIVAC的分布式通信体系结构(Distributed Communication Architecture) 这些网络技术标准都只是在一个公司范围有效,本着“互联”的精神,急需一套标准来解决大家“各自为政”的现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7年就开始研究这个不能互联的问题,到1979年提出了一个标准框架,即著名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OSI/RM),简称OSI模型。简单来说,遵从OSI协议的网络通信产品都是所谓的“开放系统 ”。这个理论模型非常的重要,后面会单独学习。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这个术语是指由通信线路互相连接的许多自主工作的计算机构成的集合体。由此可见,它的组成元素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网络节点(计算机)和通信链路。网络节点又分为端节点和转发节点。端节点指信源和信宿节点,如用户主机;转发节点指网络通信过程中控制和转发信息的节点,如交换机、集线器。通信链路指传输信息的信道,如电话线、同轴电缆、无线电线路、卫星线路、微波中继线路和光纤缆线等。

转发节点的互连模式叫作子网的拓扑结构,常见如星型、环型、树型、总线型等。

自学网络工程师-计算机网络概论2「终于解决」_https://bianchenghao6.com/blog__第1张

网络拓扑


按照互连规模和通信方式,可以把网络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下面以表格的形式对比这3种网络。

自学网络工程师-计算机网络概论2「终于解决」_https://bianchenghao6.com/blog__第2张

网络对比


待续...

上一篇

已是最后文章

下一篇

已是最新文章

发表回复